在眾人的見證下進行送別儀式
必須對往生者表達深厚的情感與敬意
溫柔的替往生者賦予最後的美麗
所以要很冷靜,很莊重
即使是最悲傷的離別
也要留住最美麗的容顏
"納棺師"的神聖任務與內容精神在這裡表露無遺
悠遊於音樂環境的大提琴手
與經常送行離別的納棺師
原本兩條不曾交會的平行線在一個誤會下變成相同的ㄧ條線
優雅卻省人的弦樂曲在田埂邊隨四季更迭緩緩送出
像是低訴著生命的起落與思念
社長溫柔的妝扮往生者重現生前的美麗
讓家屬在悲傷的情緒下也能與往生者道別
開啟了大悟對"走上來生旅途"重大意義的領悟
原本不能諒解的妻子與鄙夷的好友
在看見大悟用濃厚的情感及敬意替澡堂阿姨清洗及著裝後
從心理深深的感動並尊重這樣有價值的工作內容
導演瀧田洋二郎用單純、細膩卻輕快的手法
娓娓道出禮儀師的責任與意義
在世人眼光與心理衝突的畫面處理上
善用本木雅宏純熟的面部表情演譯掙扎、懷疑與接受
尤其當飾演妻子的廣末涼子下意識反應說: 不要碰我,髒死了
那麼坦然的說出每個觀賞者心中曾有的想法
在那ㄧ刻,沒有人的心不被觸動
而久石讓的電影配樂
呼應電影的故事情節以大提琴低沉的音色串連
尤其當本木在田邊演奏
音樂印襯櫻花隨風飛舞、群鳥展翅奔翔的景緻
讓我們對生命的扉頁
心情的沉澱及生活的態度
有著更深層的思考
影片與音樂的呼應在"送行者"大提琴的激盪琴音中達到最高潮
生命的交替就像是日昇月落
用不捨最後送走父親的大悟
在白色石頭從父親緊握不放的手上滑落時
那代表思念的石文像是ㄧ道道向外擴展的漣漪
無聲卻重重的打在大悟的心理
解開封塵30年的枷鎖
原諒的思念清晰了父親的面容
拾起白石與妻子雙手緊握
堅定溫柔地貼近孩子的心跳
希望在延伸與傳遞
影片結束時我仍不捨離去
本木在一個長鏡下一氣喝成的完成所有納棺作業
手法流暢、專業
神情專注、莊嚴
我看到了是ㄧ種精神
也看到了美麗
電影主題曲 送行之人
所有圖片及音樂的引用出自於官網: